在所谓“火红的年代”,绿军装引领着红色时尚,然而性别之异,还是会顽强地有所表现。同样一顶军帽,男性平着戴,箍住脑门子,女性就会玩些花样,有的选择将后部弄扁了斜着戴,贴着后脑勺,前面刘海什么的都露出来,这一戴就戴出了那个时代残存的一点妩媚。当然,女性大多不戴帽,除非是冬天。有意思的是,恰是在冬天,有一种怀旧风雪帽,堪称百分之百的女帽。
风雪帽是毛线织成,像是头巾或裹头大围脖的帽子化。春秋天避风沙,女子戴头巾,常是叠作三角裹着头在下巴颏那儿打个结,冬天的大围脖宽大到可将脸包起,再在脖上围几圈。风雪帽上面是个帽兜,头顶、后脑勺,外加脸的两侧,都遮住,只露脸的正面,下面则附上一两寸宽的长带,可以说是将帽子与围巾合二为一。与现今雨披、风衣、绒衫上的帽兜不同,风雪帽不宽松,简直是“可着头做帽子”,将脑袋裹得严严实实。据说上世纪70年代初,在许多大城市的女性(尤其小女孩)中,这样的帽子几乎每人一顶。又据说,这是上海人的发明—“文革”高潮过去,穿戴上的讲究虽远谈不上“复辟”,却也有一些细微处的变化,可谓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。
此帽在小女孩中的普遍,我辈都可当证人,因从小学到初中,女同学差不多个个都戴。其实,男生的帽子样式要多一些,有檐的、无檐的、毛线的、绒的、大耳的、小耳的、“三片瓦”、“狗套头”……女生就一风雪帽,却是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”,变幻多多。尤其是色彩,绝非男帽的蓝灰、军绿,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,无所不可。男帽都是店里买的,风雪帽虽店里有售,多半却是自己编织。这一织,便如今日住新房的搞装修,各出机杼,也就花样繁多了。于是有各种编织法、各种颜色的选择,有的还织出图案来。还有各种小的变通,比如帽后来个小尖角,或带子末端缀两只绒球之类。
我估计现今没人会觉得戴那帽子有什么俏,其实这区区一帽上的争奇斗艳,当时我也看不出所以然来,只是隐约觉得好看罢了。但我有个哥们儿堪称早慧的女性美的鉴赏家,曾对我评点风雪帽的妙处,说戴了大脸可变小脸,大下巴可变尖下巴。我不敏,不知这结论怎样得出,现在想来,他必有较具体的观察对象吧?
那样的风雪帽已是过去时了,我的印象固然与帽子本身有关,同时也因“风雪”的意象—说风雪帽,就有大雪纷飞的画面,当然是冬天,却有暖意。那女性化的帽子总是衬着雪景。不料这名目如今已另有所属,在网上搜了一下,上面居然说,就是罗宋帽。在我看来,这简直是鹊巢鸠占嘛。
|